武汉战“疫”打响以来,为了最大程度地阻断病毒传播各区各地、各行各岗尽显“十八般武艺”更有不少防控指数超高的战“疫”秘籍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所在地的“秘籍”吧!
宣传篇:
发热患者是感染疫情的高危人群,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门诊候诊区开辟了“战疫”课堂,“口罩戴一个就能防护,一定要和面部贴紧,否则门不关严,再厚的门都不防盗……” 护士手持扩音喇叭高声喊话,对着电子屏上的幻灯片逐条讲解,一旁的同事配合动作示范,向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发热门诊患者科普防疫知识,涉及病毒传播、口罩使用、公共场所个人防护、居家医学观察等20多个“防疫”知识点,干货满满。
抗击疫情,武汉人民态度坚决!江汉区大董社区,很多街巷入口处都贴上了硬核防疫宣传横幅,有“距离产生美” “每天勤洗手 病毒全冲走”等标语,还有工作人员在街上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做好防疫工作。
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道辖区的12名女子城管队员,化身“小喇叭”防疫宣传队,在辖区每天不间断地做好防疫控疫的管理和宣传工作。“不串门,不聚餐,戴上口罩保平安;勤洗手,多通风,病毒战疫定成功……”,响彻街道的喇叭声,不断提醒居民注意防控。
“村民朋友们大家好,疫情形势要知晓,没事不要到处跑,外出囗罩要戴好……”武汉市汉南区移民村汉江村村委会,将疫情防控知识编成简单好记的顺口溜,并用当地方言录制下来,每天定时在全村各处播放。耳熟能详的家乡话,脍炙人囗的顺囗溜,拉近了和村民们的距离,实现了全村居民宣传全覆盖。
严防篇:
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现代产业园还建小区内,物业发动业主利用无人机巡视小区。据介绍,以前依靠人工巡查,将小区巡查一遍需1小时;现在利用无人机,在小区高空和半空各巡视一遍,不到10分钟,而且不易遗漏。无人机巡航的第一天下午,就发现有村民没戴口罩聚集打牌,物业人员立即去叫停,避免病毒交叉感染风险。
汉阳金地澜菲溪岸小区在小区供行人进出的唯一一个进出口处,安装了一个加湿器消毒棚,居民进出需量体温,过消毒通道。消毒棚里放着一个喷消毒药水的加湿器,消毒水调配到适合人体喷洒的比例,居民进出都可以进行消毒。
△ 汉阳鹦鹉街桥机社区金桥港湾花园小区居民临时通行证
武汉市中心城区多数小区已实施出行管控。在谌家矶街平安苑社区,物业针对急需购买药物、菜品等需求的居民限量发放出入卡,同时杜绝了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所有进出小区人员必须全部戴口罩、测体温,对不戴口罩进入人员进行提醒劝返。
“3栋1单元803,14点20分,3栋2单元401,14点25分……”东湖高新区碧桂园白羊山社区左岸小区的网格群内,工作人员反复刷屏此通知。这是预订蔬菜的居民下楼领取的具体时间。为减少居民出门,社区定点联系了两家商铺,蔬菜等物资送至小区后,工作人员将物资打包放至每栋单元楼下,每户派出一位代表,按照约定的时间下楼领取,实行错峰领取,避免电梯内“撞车”。
狮南社区启用AI智能语音系统
洪山区狮南社区启用智能语音系统,40分钟内向3000户居民拨打了4000个电话,接通率为61%。为提高接通率,该社区持续作出改进:固定监测时间段,照顾居家隔离“睡懒觉”的生活习惯;缩减问题,集中询问发热等核心问题。智能语音完成初筛,再由人工电话复核跟进,每天只用6小时,即可提交全社区的体温监测报告。
厕管员对公共厕所进行消杀
硚口区城管加大了对公共厕所的消毒强度,在全市“每天须消杀2次”的规定上,自行增加1次消杀,实行“每天消杀3次”。对于医院附近的公厕,更加大消杀力度,并派出工作人员给如厕人员测体温,发现发热者做信息登记,并通知社区,将公厕病毒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
齐心奋战、阻击疫情
还有更多战“疫”秘籍
敬请期待!
来源:人民网 长江日报 长江云
编辑:孙亚莉
审核:余明华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出品:孝感广电云上孝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