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孝昌县小悟乡阳林村的百亩油茶基地里,开满了白色的花朵。
基地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白墙灰瓦安置房外,村民们正悠闲地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如今,阳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不仅还清了多年的债务,每年还有7万元以上的收入,这些成绩都得益于许志耕带领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
2015年8月,现任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的许志耕进驻孝昌县小悟乡阳林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既然来了,就要确确实实为村民办点实事。”许志耕和队员们说干就干,当年十一期间,就帮助村里接通了路灯。为方便村民日常出行,许志耕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20万元,从易地搬迁点经阳林村一组到夏小线修建了一条宽4.5米、长近800米的环形机耕路。
这个人多、山多、地少的山村,负债累累又无产业,该怎么摆脱贫困局面?怎样发展产业?如何增加村民收入?带着这些问题,许志耕和队员们想出路、筹资金。
近5年来,在许志耕的牵头下,村里陆续新建了油茶100亩、茶园25亩、玄参12亩、珍珠菜20亩、石榴5亩,建成60千瓦光伏发电站以及开展拆旧复垦、美化环境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点建成后,从小悟乡水厂接通了自来水。但是自来水管只通到村里的各个自然湾,每家每户饮水仍需在湾里取水。为解决村民饮水的不便,减轻村民的经济负担,许志耕出面找相关部门支持通水入户。2017年底,许志耕顶住村民期盼的压力,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16万元,接通了4600米的入户水管,让全村每户在家用上了自来水。
说起如今的生活,贫困户刘秀琳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我前不久炒得秋茶,快来尝尝看。”刘秀琳见我们路过,邀请我们到家里坐坐。今年70岁的刘秀琳是阳林村一组村民,老伴早年因患食道癌不幸离世。为了治病,家里背负了不少债务。刘秀琳介绍,以前他们住在山上的木屋里,房子被白蚁侵蚀了,一遇到刮风下雨天,屋里就漏水,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2017年下半年,他们母子俩终于住进安置房。在这个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小房子里,电视、洗衣机以及床、衣柜等一应俱全。
“现在就盼着儿子娶媳妇和抱孙子了。”说到这里,爽朗的刘秀琳脸上笑开了花。如今刘秀琳每月可以领取103元的养老金,闲暇之余,还在自己屋后的小菜园种植萝卜、白菜、大蒜等蔬菜,除了自己食用外,还时不时拿到市场上出售,贴补家用。
阳林村的产业兴起来了,村集体的债务也还清了,村民的红火日子也不远了……村民只要需要的,他都会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做到。许志耕凭着一颗执着、坚守、低调、务实的心,帮助村民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被村里人赞为“抓产置业”的扶贫能手。(孝感日报记者胡登 叶一鸣 张高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