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代表剧目《四下河南》
讲述了孝女赵琼瑶“四下河南”,
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
终遇包公为父申冤的故事。
连日来,
一位年过六旬的河南老汉三赴安陆,
为收养了27年的养女
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在安陆传为佳话。
27年前到安陆出差 捡到女婴取名安乐
11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安陆市火车站北侧的车站旅馆时,66岁的蔡培文正在楼道公共洗漱间洗脚。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农村来安陆为养女寻亲的蔡培文说,他是汗脚,四处张贴寻亲启事回到旅馆后,担心脚有异味会影响同房间的其他旅客,他总是先洗过脚才会回到房间。在旅馆里,蔡培文住的是一间三人间低档客房。见腿脚不便的蔡培文洗过脚后穿着塑料拖鞋,好心的旅馆老板娘给他拿来了一双棉拖鞋。
蔡培文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河南当地的一家生产铸造件的乡镇企业工作,和安陆的粮机厂有业务往来。1992年9月3日,他来安陆出差路过安陆市妇幼保健院时,在保健院门口捡到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时隔27年,蔡培文仍然能清楚地记得女婴是被放在一个提篮里,从留在提篮里的一张写有女婴出生日期的纸条上,蔡培文得知这是一个出生只有17天的婴儿。
蔡培文的老伴是个农民,而且家里已经有两个儿子,家境不是很好,但是蔡培文还是把这个女婴带回了河南。一家人商议后,决定给女儿取名“安乐”。蔡培文说,他们河南人听安陆本地人用方言说安陆两个字时,常误听“安乐”,给孩子取名“安乐”,也有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安陆人的意思。
蔡培文工作的乡镇企业倒闭后,便和老伴靠务农拉扯着三个孩子。说起过往的艰辛,蔡培文淡淡一笑:庄户人家,多个娃也就是多双筷子多张嘴的事,也算不上啥难事。
21年间三赴涢城 为养女寻亲生父母
1998年,当安乐上小学的时候,蔡培文作出了一个决定:告诉安乐的身世,并决定前往安陆为安乐寻找亲生父母。“可不敢让俺妮为不知亲生父母这事受了委屈。”蔡培文这样解释自己坚定为女儿寻亲的目的和动机。
从蔡培文居住的温县乡村到安陆,需要先坐汽车到郑州,数次换乘才能到达,1998年的这次寻访没有任何结果。5年之后,蔡培文不顾家人的劝阻,再赴湖北,仍然无功而返。
今年,当已经参加工作的安乐组建了家庭后,腿脚不便的蔡培文决定第三次前往湖北找寻女儿的亲生父母。因为要在家里照料三个孙子,老伴无法陪他一起前往湖北。蔡培文说,对自己的这份执着,安乐并未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和期盼。
安乐告诉蔡培文:这些年是你们把我养大成人,你们就是我的爹娘,找到我自己亲生爹娘恁地咋样呢?女儿的这份心意,更坚定了蔡培文寻亲的坚定。蔡培文说,自己年过六旬,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腿疾也比以前更严重了,“有生之年能帮俺妮找到亲生父母,这一辈子就没啥可遗憾的了。”
执着寻亲让人感动 市民纷纷提供线索
今年11月16日,三赴湖北的蔡培文在安陆一家打字复印店打印寻亲启事时,被蔡培文执着为养女寻亲所感动的打印店老板娘将寻亲启事拍照后发到了微信群。河南老汉三赴湖北寻亲的故事感动了许多安陆市民,这条寻亲启事被众多人发到微信朋友圈或转发到微信群,陆续收到的一些线索让蔡培文看到寻亲的希望。
18日,在安陆妇幼保健院故地寻访的蔡培文邂逅一位重要知情人。这位知情人在仔细询问了当年盛放安乐的提篮细节后,告诉蔡培文自己曾是当年短暂收养过安乐数日的第一个收养人。知情人说,自己当年在妇幼保健院把被遗弃的安乐带回家准备收养,但因为无力面对高额罚款,同时担心会被单位开除,不得已将安乐放回原处。他透露,安乐的父母可能是安陆李店镇附近的人。
1992年,安乐被发现时提篮里的纸条注明其出生日期是当年的农历7月17日,提篮里还有一条印花毛毯。
为了帮助三赴湖北的河南老汉早日完成心愿,呼吁读者积极提供线索,可在下方留言。
来源:孝感日报、微孝天下
编辑:彭丽雯
终审:吴志军 魏保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