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水运报社联合中国港口协会长江港口分会、中国船东协会长江分会、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共同组织开展的“通江达海千里行”活动11月6日走进武汉阳逻港。记者从活动上了解到,目前,在武汉阳逻港到上海洋山港的汉申线上,投入运营的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已经增至四艘,这种船型的船舶油耗低、排放少、速度快,堪称“水上复兴号”。
在武汉阳逻港二期码头,武汉长伟国际航运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亮告诉记者,下周二,公司的“汉海7号”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就将从上海洋山港返回阳逻港。殷亮介绍,“汉海7号”长134.5米,宽25米,是目前长江上最大的1140船舶,这个“巨无霸”首航一个多月以来,已经执行四个航次,“行驶的时间只要将近70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洋山,那么为客户创造了一个什么呢,在武汉报关三天以后,就可以接到上海的海船,就可以做到出口了,时间也压缩了,成本也降低了。”
1140船型的优点还不止于此,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武港国际营运操作部经理黄伟介绍,对比现在江海直达的主力船型,这种新船型单航次可用舱位扩大80%以上,污染排放减少40%,单箱省油35%左右,由于船舶实现了标准化,码头作业的时间也大大缩减。目前,汉申线已经有4艘这样的“水上复兴号”常态化运营,长江中上游最大集装箱船队已经初见雏形。据了解,第5艘1140船舶的建造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2020年5月底完成建造,6月下旬开航。“汉海1、2、3,以及汉海7号,这几个船在我们阳逻港一期装一部分,二期装一部分,装完了以后沿途不挂靠,直接到洋山港,目前来看的话,运行效益良好”,黄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伟介绍,1140型船舶投入运行将大大改变长江运输模式,一定程度缓解长江航运长期以来存在的散、弱、小、高耗低能等问题,形成武汉与上游的重庆及下游的上海协调呼应的良好局面,缓解三峡过闸和上海洋山港拥堵现象。同时,新船型能否发挥最大效益,还要看货运组织是否有效,“巨无霸”能否吃得饱?对此,张伟建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该通过长江信息化等方式,包括物流平台智能化管理,把集装箱更大范围地聚集到武汉新港来,这样的话,能充分发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作用。”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刘爽 通讯员 樊雪菲 责任编辑 晓文)
来源:长江云
编辑:杨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