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指标换社会资金
双峰山生态修复引入市场机制
11月14日,孝感市国土资源局传出消息,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创新解决了山体生态修复和消除周边地质安全隐患的资金难题。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十几年前,辖区内先后成立9家矿山企业,其开采山石时不重视环保要求,使矿区内原有植被破坏殆尽,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孝感市委、市政府及双峰山管委会对此高度重视,于2006年下令关闭双峰山所有采石场。
采矿破坏了生态,当地政府多年来一直寻求修复,可受资金不足限制,一直未有突破。
如何筹措资金?孝感市国土资源局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分局局长刘必武认为,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明确投资主体条件、实施单位、监管流程、验收标准、收益分配和优惠政策等。
今年5月,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中地环资(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后者先期投资,对开矿破坏的190多亩林地予以修复,同时将456亩工矿废弃地整理为农用地。据初步预计,两项工程投资逾亿元。
中地环资回报何来?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456亩工矿废弃地经过整理后,可新增用地指标约436亩。
刘必武介绍,这436亩用地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通过网上平台交易,出售给需要用地指标的地方,预计交易价格不低于1.6亿元。根据协议,除去工程投资,这笔净收益,将由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中地环资按比例分成。
孝感市国土资源局称,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矿山环境生态修复项目勘查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预计将于近期开工。
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表示,双峰山引入社会资本对矿山环境进行生态修复,这一合作模式创全省首例。它对地方政府解决矿山环境生态修复资金不足问题,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