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孝感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做优质量、做多增量、做大总量,亮点纷呈。
1.经济运行争先进位。1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据工业用电情况预计,上半年增幅接近10%,居全省第5位。市经信委被评为“全省工业企业监测系统建设先进单位”。2在2016年全省县域考核中,实现4进、2平、1退,汉川市、孝南区进入全省先进单位表彰行列。
2.市场主体培育加速。以25个聚集区为载体,推进“三大工程”。①百家骨干企业提升。全市年销售收收入过亿元企业超过500家,过10亿元企业31家。②千家中小企业成长。连续5年新增100家以上,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259家,总量居全省第5位。③万家小微企业孵化。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企业总数达到12000家,连续5年新增1000家以上。
3.项目建设有效推进。①对接《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孝感行动方案》;对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编制了《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布局未来5年的产业投资发展方向。“十三五”工业重大项目有1274个,总投资11399亿元,是“十二五”实际完成投资3067亿元的3.72倍。其中,湖北华中光电产业园、湖北惠商电路科技年产300万㎡线路板等7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列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过5亿元重大项目33个,总投资481.5亿元;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5000万元以上项目203个,总投资1098.8亿元。②上半年,预计完成工业投资498亿元,增幅达20%以上,投资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4位
4.改革创新步伐加快。①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完善。建立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47个,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其它孵化器9家,基本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新体系;国家纸及其制品质检中心1家;全市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②引进高端智囊植入产业链,建立和完善院士专家与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对接工作机制,目前15个集聚区与院士专家建立了对接合作关系,集中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25项。③军民融合三大项目进展顺利。新能源汽车产品样车试验已进入路跑,“孝感航天云网”项目7月份可投入使用,万山宏业股改项目有新的合作伙伴加入,拟按调整股改方案实施。4进一步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继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154万吨后,落实淘汰5台20吨炼钢电炉,完成孝感中心城区108台(20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淘汰及改造工作,督促云应地区39家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整改到位。
5.优化服务破解难题。1涉企惠企政策月宣讲会制度化。组织7场政策宣讲会,累计参会人数超400人次,惠及1200多家企业。2“双千”活动常态化。组建1269个工作队,选派3666名干部入驻1544家企业,共解决“七难”问题3326个。3破解市场开拓难题。组织开展了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对接、乙烯对接、电力对接、制罐企业对接和包装企业对接等5场专场对接会,扩销2亿元。4破解资金难题。政银企集合贷和增信贷累计为220家企业融资15亿元。5优化政策服务。下发《孝感市人民政府关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行政成本、税费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用电用气成本、交易成本、研发成本、投资成本、风险成本、创新创业成本等10个方面28条,帮助企业“降本减负”。
5.信息化有序推进。1大力实施“宽带乡村”“宽带村村通”“光纤入户”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居全省前列。孝感市列为全国89个“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争取了中央补贴3910余万元。2大力推进智慧孝感建设,以服务民生、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市民卡等10个信息惠民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初见成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