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扎实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增强社区居民防范意识,近年来,汉川市紧紧围绕“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要求,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相结合,多措施推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个。

健全组织,形成合力。成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相应成立相关机构,形成了市、街道、社区三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网络。制定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狠抓硬件建设,强化长效管理,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区实施、居民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消防日等时机,多种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近3年来,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展出宣传版面200余块,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标语500余条,设置宣传栏300余个,开展减灾防灾演练50余场次。

整合资源,示范带动。多部门参与全市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安全、消防、地震科普、公共卫生和气象灾害防御等避灾自救互救知识在电视、电台、微信等媒体上全覆盖;教育、卫计、林业、安监、住建等部门对本系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摸清灾害风险底数,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从源头上切断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教育、安监、住建等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汉川市对已命名社区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其时刻警醒,保持先进,形成特色,做好示范。

夯实基础,完善功能。社区成立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成立应急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完成隐患排查、灾情上报工作,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群众转移安置和老弱病残孤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制定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成立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绘制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流程图;开展宣传和演练活动,制订切实可行的减灾教育计划,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减灾法律法规,了解灾害风险,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技巧;组织辖区居民、社区救援志愿者联合驻地单位、医护人员等共同参与演练活动,增强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应变、避灾反映能力,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社区设立了防灾减灾办公室、制作防灾减灾宣传栏;设置避难场所,树立明显的安全应急避难场所标识;开辟救灾物资仓库,储备灭火器、应急救生灯、救生衣等;制作社区避难场所示意图,确保居民在发生险情时及时疏散。

严格标准,长抓不懈。在示范社区的创建过程中,汉川市严格对照《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同时,对已命名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坚持每年一次复检工作,并要求定期开展宣传演练活动,查漏补缺,确保示范带动作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